近山:何以為界

近山:何以為界
近山:何以為界

2021.01.30 - 2021.06.13 | 毓繡美術館展覽館 1- 3樓

展覽簡介

自然,一直存在於我們認知上的周遭,但似乎又顯得相當陌生,當想靠近的時刻又顯得不知所措,此時我們該用何種姿態親近祂呢?

 

我們該如何靠近自然?在早已不知何以為界的時代,如今提出這個問題,似乎是愚笨的。古代人懼怕僻遠之地,原住民相信山林擁有靈魂,因而入山前總有特定儀式以茲感謝、以茲保安,這是他們靠近自然的方式。人類進入山林的歷史極早,登山運動源於18世紀末的歐洲,台灣群山則在日治時期才由日籍學者首次進行探勘,不過國內登山活動直到70年代才起而流行。人類入山的理由千百種,反映出對於未知領域的好奇與憧憬。

 

此展的山是廣義的,泛指自然萬物,凝縮我們日常觸及的生態物象。將靠近一詞置於不同時代下解析,會發現語境早已和當初不同,並非單純意味身體力行,滿足於挑戰登高或一探究竟,而是夾帶更深厚的政治性、消費性和自我中心主義,而美好景緻就這樣隨人類的慾望需求,被操勞消耗數十年。即使當今環保意識廣泛普及,然而當疫情遍地流行、反覆發作,限縮了人類於空間遷移的自由,似乎有種召喚告訴大夥該趨向山林了。如何靠近自然的提問或許過時,靠近的方式確是無盡,更多是談論、詮釋、包裝、想像,從而擠壓塑造出人類世的獨特景觀。在這萬事講求壁壘分明的社會,自然與文明的疆界則是越趨混沌。

 

本展陸先銘、洪天宇及林煒翔的作品,以各自關注的題材鋪陳情景。我們將由身體的攀升,感受視線所及與心理狀態的轉變,視角的遠近拉距也從平實明晰、繁複精細漸進至抽象流動。我們在挪移身體之時,山林的細膩情感、社會角色、生命力量,以及人類對自然的牽扯和嚮往也就順流顯現而出了。

藝術家簡介

 




陸先銘

1959年生於台北,1982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大三即獲雄獅美術新人獎,1985年退伍後在台北嘉仁畫廊開了首次個展。自80年代末期,陸先銘即活躍於以文化大學美術系為主的台北畫派和悍圖社;1984年擔任華岡現代藝術協會會長、山風藝訊主編;1992年台北畫派會長;1995至2018年於台北視覺藝術協會擔任總幹事等不同職務;2003至2007年皆為悍圖社社長。

1979至1987年間,陸先銘的創作心境與風格皆產生轉折,不僅歷經就學、兵役與步入社會,當時台灣的解嚴與經濟、民生等各方開放、環境的劇變更對他影響甚深,令其作品從生澀清冷轉為批判與剛烈。幾個創作系列如《陸橋》(1991-1996)、《人物》(1995-2007)、《城市劇場》(2007-2016)以及2017年開始的《老樹時期》;從自己的生存困境、城市的工業性格、底層人物,到近年回歸對自然和生命的關切,陸先銘的作品始終圍繞在人身上,或藉由物的構建映射出人類的處境。畫風從猛烈的情緒走向理性情感,考量不同情境目地呈現出多元技法,後期更配搭金屬等不同質地媒材,衍生出半裝置形式的藝術創作。作品曾至日本、韓國、中國、蒙古、新加坡等地聯展,收藏機構包括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台東美術館、澳洲雪梨白兔美術館及上海龍美術館。






洪天宇

1960年生於台中,1980畢業於省立新竹師專美術科,洪天宇1994年於台中臻品藝術中心首次發表個展,作品曾至美國、韓國、法國、義大利等地參與展覽。洪天宇對台灣各地的描繪不僅包括山林、野溪、海岸、野生物種,更深入城市各處紀實,如同繪寫整座島嶼的地誌景觀。洪天宇的畫作尺幅巨大開闊,俯瞰視角的構圖更源於他的入山空拍日常,而題材則以細筆和自創工具精密畫出,色調多為活潑飽滿,其多點透視的手法,令觀者經常需要時間慢慢安放或移動視線。洪天宇的生長環境是形塑創作意識的主因,自幼生活在偏遠山區,他從自然生物獲得的富足感受更甚於物質金錢。國中時代,他發現原本的自然突然變了調,1980年在澳洲公海數月的捕魚工作,更令他顛覆對人性的見識,看見自然被人類殺戮奪取。

如何看待生命,因此成為洪天宇的創作核心,而後開始有2007年的個展「給微風:1700-2000福爾摩沙風景備忘錄」、2008年的「大悲宴」、2009~2017的「金權盛世」至2019年的「城市方舟」。同名系列畫作經常相隔數十年,從整體回看局部與「留白」,是他一貫的創作方法,作品始終圍繞在生命整體、有機與人工無機物、城市經濟擴張與自然滅絕,並關注剩餘的物種棲地,警醒未來的共存方式。目前創作來到『福爾摩沙巨人傳』,將「五嶽、三尖、一奇、十峻」化為挺立台灣脊椎的仙境巨人,以傳統水墨材料融合多年壓克力寫生技法,致力於開拓傳統風景畫前所未達的疆界,期能將山水中的「無我」之境化為創作的終極價值。


 




林煒翔

1983年生於新竹,2009年畢業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創作多以平面繪畫為主。他的創作靈感源於自然界的景色,不同於學院派的寫實風景畫,他呈現的是寫意、抽象的畫面,強調的是作品內在的精神性而非外在形式的模仿;從他的繪畫作品可以感受到流動的雲霧、溼潤的水氣,筆觸和用色帶入水墨畫的概念。他將自己的心靈世界描繪成飄渺、虛幻的風景,藉此訴說他無以名狀的內在感受。

2005年獲李澤藩教授藝術創作奬,2004年獲文建會青年繪畫作品典藏徵件入選、全國學生美展西畫類大專美術系組優等、南瀛美展水彩類優選;作品獲台灣藝術銀行、國立台灣美術館及國立交通大學藝文中心典藏。

展品照片

  • 陸先銘 一樓展場

  • 陸先銘 一樓展場

  • 陸先銘│不息 /278 x 218 cm / 油彩、畫布、黑鐵裝置 / 2017

  • 陸先銘│安 / 80 x 60 cm / 油彩、畫布 / 2019

  • 陸先銘│靜 / 80 x 60 cm / 油彩、畫布 / 2019

  • 洪天宇 一樓展場

  • 洪天宇 二樓展場

  • 洪天宇│山顏五衰-3 / 178 x 122cm / 油彩、鋁板 / 2000

  • 洪天宇│高屏溪事-1 / 170x92cm 油彩、鋁板 / 油彩、鋁板 / 2006

  • 洪天宇│大霸尖山東側 /122x244 cm / 水墨、紙 / 2020

  • 林煒翔 三樓展場

  • 林煒翔 三樓展場

  • 林煒翔│晃遊(十四) / 162 x 227 cm / 油彩、畫布 / 2017

  • 林煒翔│晃遊(三十六) / 130 x 162 cm / 油彩、畫布 / 2016

  • 林煒翔│靜心亭(三) / 195x130 cm / 油彩、畫布 / 2017

  • 陸先銘 一樓展場
  • 陸先銘 一樓展場
  • 陸先銘│不息 /278 x 218 cm / 油彩、畫布、黑鐵裝置 / 2017
  • 陸先銘│安 / 80 x 60 cm / 油彩、畫布 / 2019
  • 陸先銘│靜 / 80 x 60 cm / 油彩、畫布 / 2019
  • 洪天宇 一樓展場
  • 洪天宇 二樓展場
  • 洪天宇│山顏五衰-3 / 178 x 122cm / 油彩、鋁板 / 2000
  • 洪天宇│高屏溪事-1 / 170x92cm 油彩、鋁板 / 油彩、鋁板 / 2006
  • 洪天宇│大霸尖山東側 /122x244 cm / 水墨、紙 / 2020
  • 林煒翔 三樓展場
  • 林煒翔 三樓展場
  • 林煒翔│晃遊(十四) / 162 x 227 cm / 油彩、畫布 / 2017
  • 林煒翔│晃遊(三十六) / 130 x 162 cm / 油彩、畫布 / 2016
  • 林煒翔│靜心亭(三) / 195x130 cm / 油彩、畫布 / 2017

影片欣賞

相關活動

出版

語音導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