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11月16日 嘉義六美國小
贊助人一起到美術館來
實際參與【我的美術課在美術館】
謝謝贊助人
林憶秀女士
精選照片
-
六美國小的五六年級學生開始對感興趣的事物提出了很多見解,也會因朋友、導覽老師的一句話而打開話夾子
-
大夥來到毓繡美術館打開感官盡情探索,有時走近觸摸建築物,感受媒材與環境的關係。
-
有時遠觀藝術家廖建忠的藝術作品在空間裡的「隱藏」與「假裝」,這樣學校不曾有的探索體驗,逐步地打開了感官。
-
此次美術課在美術館課程,我們請到器物的聲音百科--林俐吟老師
-
課程延續著將此腦力激盪的討論運用到廖建忠的作品配音,孩子們拿著各種器物,敲敲打打出接近現實場景的變化。以團隊分組的方式完成了配音這項神聖的任務,為作品找到故事脈絡與發「聲」的機會。
-
孩子們被引導清耳練習、聲音定位遊戲,才發現原來生活中藏著很多我們沒有聽到的聲音! 在廖建忠的「現場」展覽中,停擺在空間裡的作品倘若都正常運作,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老師播放著電磁波的聲音、電動機的聲音....讓孩子們聯想原來作品物件放置在現實環境是富有多層次的聲音。
-
課程到了後半段,我們走在九九峰步道上採集聲音與畫出聲景彩繪圖,此過程提高了孩子們的專注力,打開耳朵聽踩在樹葉上的聲音、水池的聲音、鳥叫的聲音、鄉下阿嬤聊天的聲音、風的聲音.....
-
從體驗式學習教導孩子覺察,傾聽大地給予我們的訊息,便能自在地描繪聯接起我與環境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