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藝術快遞【開放申請至8/10】

 

小小遊物球


《小小遊物球》是一份專為國小中高年級設計的藝術教案,延伸自毓繡美術館《遊物時間》展覽的策展概念。課程從「觀看」、「感知」到「收藏」三個階段出發,帶領學生重新認識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物件,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創作與故事。

在這段學習歷程中,我們希望孩子們不只是嘗試創作,而是練習用感官打開對世界的觀察,也反思自己與物件、物體、物品之間的關係。 教案以「觀看」作為起點,邀請學生從展覽作品與身邊的物品中發現細節,透過視覺引導與討論,學習從不同角度觀看形狀、紋理與色彩;接著進入「感知」階段,孩子們將以觸覺、視覺,甚至聲音,記錄校園風景與日常生活中物體帶來的感受與聯想,並運用白描與拓印等技法,將觀察所得轉化為圖像或文字,成為個人化的紀錄;最後進入「收藏」階段,每位學生將挑選一件對自己具有意義的小物,透過創作、拼貼或書寫,製作一顆屬於自己的「遊物球」,一份來自自身經驗與想像的藝術標本。

這份教案不僅培養孩子的美感觀察與藝術表達,也引導他們從生活經驗中生成思考與創意,讓每一個看似微小的物件,都有機會成為開啟感知與自我理解的入口。
  



 

教案概述

 


1 2 3 4

創作前導(一)

觀看的練習:藝術家怎麼看世界?

創作前導(二)

質感的採集術:看、摸、畫、記

創作課(一)

我的質感小宇宙

創作課(二)

我的質感小宇宙

認識展覽主題、藝術家的創作素材與技法,思考「感知」與「收藏」的創作動機 校園探索質感素材,透過感官觀察與白描繪製,建立靈感圖鑑。 從圖鑑中選擇素材,設計遊物球草圖並進行卡榫結構剪裁 完成裝飾與結構組合,進行命名與分享,進行作品佈展

約40-45分鐘

約40-45分鐘

約40-45分鐘

約40-45分鐘

 



適用年級

 

建議三至六年級。
帶領的老師可依照學習條件,搭配教案說明書之內容,規劃合適的操作時數,並因應學齡調整執行難易度。


學習指標

 

透過本次的活動將經歷以下創作體驗:

  • 培養從感官經驗出發,轉化為視覺表現的能力
  • 練習以線條、陰影與肌理方式描繪視覺觀察所得的質感
  • 理解藝術家如何從生活物件中取材,進行轉化創作
  • 建立主題創作的基本概念與展覽思維

可延伸之跨領域學科

 

  • 自然科學:認識材質特性(金屬/木頭/塑膠等)、觸感分類(滑/粗/硬/軟)
  • 語文:作品命名與創作敘述的語言練習(展品小卡寫作)
  • 生活課程:探索生活物件、分享個人收藏與家庭記憶

藝術快遞箱內容

 

  • 電子教材:課程搭配用簡報、創作技法的示範影片與引導思考的學習單。
  • 實體教具箱:給帶領者的教案說明書、給同學的創作材料。

 

教案設計者:藍敏芳



 

藍敏芳,出生於新北,畢業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長期關注藝術、生活經驗與教育現場之間的交織與流動。
曾任教於花蓮、彰化與新北,熟悉如何從生活經驗出發,協助孩子將觀察與情感轉化為獨一無二的創作,探索藝術與人之間最真誠的連結。
教學經驗的對象穿梭於小朋友、青少年、大朋友與銀髮長者之間,透過教學拓寬對人與美之間的理解,也讓視覺課堂更加多元而有溫度,不斷致力於設計跨領域與非典型的藝術課程。

 


 

計畫辦理方式

 

  1. 申請對象:歡迎南投與中部地區(臺中、彰化、雲林、苗栗、嘉義)的偏鄉國民中小學,優先邀請學生總數500人以下規模之學校。
  2. 合作名額:2025年為10所國民中小學。
  3. 適用年級:三年級至六年級。
  4. 合作內容:將由美術館提供活動教案書、教具包,每所學校至多提供100份創作材料。學校可自行安排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創作,教學時間可以按照教案內建議的進度和步驟,進行靈活調整。
  5. 辦理時間:請於114學年度第一學期進行課程,可依據各學校的教學進度和整體行事曆進行彈性安排,並於第一學期結束前完成所有活動。在寒假期間,學校需將結案資料回傳給美術館,並於各校資料回傳後,彙整分享成果於美術館官網。
  6. 結案說明:合作學校需提供各活動階段的照片,並提供學習單與學生完成作品的照片或掃描檔。如果在執行過程中有其他延伸或輔助所需的耗材費用,則由學校自行負擔。
  7. 藝術快遞ARTex計畫介紹:https://www.yu-hsiu.org/activity/3/data/109

 



申請辦法

 

 

  1. 將申請書e-mail至計畫承辦人賴先生,詳細計畫簡章與申請表請於本網頁下方點擊[申請]欄位下載。
  2. 申請學校須提供完整申請資料以進行書審,並視狀況安排電話進行合作細節溝通。
  3. 申請期間:114年6月20日至114年8月10日止。
  4. 本計畫由「我的美術課在美術館」勸募經費支持。(支持贊助偏鄉美感教育

 

 



計畫聯絡方式

 

 

  • 聯絡人:學習及參與計畫統籌 賴先生
  • 聯絡電話:049-2572999 分機212
  •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