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2 - 2021.01.10
毓繡美術館展覽館 1- 3樓、園區草皮
我們總是習以為常生活中的物件,這群物件因為過度熟悉而顯得普通,然而生命中總有些物件,我們極為珍視,即便是隨手撿拾得來,我們卻可能就這樣藏收著。物件的親密與陌生都可能生出獨特意義,源自與他人情感的連結紀念,又或是對於未知的渴望與遙想。
本場工作坊邀請到專研纖維媒材的當代藝術家陳穎亭,來帶領我們重新觀看、觸摸以及感受自己所選擇的物件。過程將結合植物汁液的萃取和紙纖維的染色等創作過程,除了體驗材質的變幻,也重新翻造出物件雕塑的柔軟身體,一頭栽進物件記憶與想像的重塑世界。
工作坊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分成兩組進行植物萃取,學員將親自踏查運用美術館周遭的自然資源,每組各採集一種植物進行紙纖維染的活動。第二階段則以個人方式進行,學員進一步運用剛染好的紙纖維與自己帶來的物件進行軟雕塑實驗活動。
13:00-13:15 講師介紹活動概要與流程
13:15-13:45 學員分成兩小組進行討論、外出採集植物
1.請攜帶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物件2到4個。
2.每個物件尺寸最大勿超出30公分,且不小於10公分。
3.建議盡量選擇表面「粗糙」的物件,較易脫模。
4.避免「紙類」的物件,物件造型避免過多細節,以方便練習。。
5.山區氣候多變,請自行攜備適宜服裝。
6.工作坊學員,活動日免預約即可參觀毓繡美術館(一位學員可攜伴一位友人參觀)。
陳穎亭,當代纖維藝術家,作品曾獲選2018德國「BKV美術工藝競賽」、2016葡萄牙「當代織品藝術雙年展」、2014義大利「瓦奇里納獎─國際當代織品/纖維藝術競賽」銅獎、2013「SUAVE西班牙第五屆國際織品配件評選三年展」、「美國新墨西哥阿布克奇纖維藝術雙年展」、「2013高雄獎」首獎、2012「從洛桑到北京─第七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德國「Talente 2012」。
穎亭製作日常生活裡的織品配件,她使用天然的纖維材質,運用鐵鏽沁染及植物手染的工藝,創造日常配戴的物件。她將作品材質聚焦在纖維媒材上,「鐵鏽物件」是穎亭2014年起開始進行的創作計畫,募集對擁有者而言具有情感意義的生鏽鐵製物件,透過蠶絲烏干紗的鏽染轉化紀錄鐵的物件。
創作計畫詳見:鐵鏽物件 Rusted Ob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