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3 - 2025.1.5 | 毓繡美術館
【藝文講堂】介於虛構與真實──盧明德的生態樂園
時間
費用
免費參加
講座地點
毓繡美術館 二樓展場
簡介內容
毓繡美術館當期展覽「當符號成為一種擬態」,在有限的空間場域中精選呈現藝術家盧明德70年代至今的創作,雖無法細數其探索的所有主題,然而展出的作品也橫跨了他半世紀的創作時光,包含早期的繪畫、日本求學時期的複合媒材作品,以及在日本認識到「媒體」概念後所轉折出的創作思維──不論是虛擬或實體,萬物皆為符號、訊息,都具有傳遞的意義。
盧明德的生態樂園充斥著現成物、擬態動物雕塑、影像裝置、商標貼紙等,他逕自將圖像符號進行挪移、拼貼、混合擺弄,破除時空與類別的邏輯框架,引導觀者進到某種新的體驗──介於虛構與真實。而介於虛構與真實的狀態才是我們生活真正自然的樣貌。
講座將由本展策展人陳明惠主持,並邀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鄭勝華老師擔任與談人,跟藝術家一起聊聊創作及生活。鄭勝華老師為今年度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平時傾心研究美學與當代藝術哲學,亦有文章發表及專書著作,期待他與策展人和藝術家帶來的精采對話。
預約09/14參觀,即可參加講座,座位數量有限請提早入座。
前往預約:https://www.yu-hsiu.org/booking/
活動流程
13:45-14:00 開放入座
14:00-16:00 對談、Q&A
注意事項
- 預約09/14參觀,即可參加講座,座位數量有限請提早入座。前往預約:https://www.yu-hsiu.org/booking/
- 活動現場將進行攝影記錄,參與本活動即同意授權毓繡美術館進行活動攝影、同意毓繡美術館將相關影像用於本館網站、社群媒體等非營利之推廣用途,且同意本館擁有公開宣傳、傳輸前述影像等權利。
- 其他參觀注意事項請參閱本館參觀資訊。
- 活動當日若有異動,以當天公告為準,本館保留一切活動變更權。
講者介紹
藝術家 盧明德
1950年生於高雄,盧明德是台灣新媒體藝術和跨領域創作概念的主力推手,他過去多年以圖像為符號,進行複合媒材作為繪畫結構的創作,在畫壇上獨樹一格並享有盛名。他在1980年代留學日本期間,主張「一切是媒體,媒體是一切」,此理念突破了過去平面繪畫的定義,以及傳達他對於社會與媒體文化的體悟。他於1985年自日本筑波大學綜合造形研究所學成歸國,將他在日本所接觸到的當代藝術之多樣化形式與跨媒材的可能性,發展出「複合媒體藝術論」之創作理論架構,奠定了他在台灣當代藝術史的地位。盧明德在2011年遷居於高雄美濃,他的創作更多對於生態演化、自然環境保護、雲端社群、多重文化等議題的關注。盧明德的創作主要為跨物種、跨時空的實驗,並藉由平面繪畫、錄像空間裝置、雕塑、現成物件、身體表演、劇場形式,甚至結合生態學家、地質學家、科學家等各種協同創作方式,進行跨領域的對話與藝術共創。
策展人 陳明惠
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副教授,英國羅芙堡大學藝術史及理論哲學博士。以中英文出版多本學術專書與多篇學術文章,包含《無窮的瞬間:臺灣當代女性藝術2003-2023》(五南,2024)、《Visual Culture Wars at the Borders of Contemporary China》(Palgrave Macmillan,2022)、《當代策展藝術及實踐:身體、性別、科技》(五南,2018)、《跨界:當代藝術中的游轉與鄉愁》(典藏,2015)。已執行超過40場國際與國內展覽策劃,包含「極度維面:臺南當代藝術之思辨」(臺南市美術館,2024)、「複數島」(蕭壠文化園區,2024)、「你正在工作嗎?」(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當海洋相遇」(蕭壠文化園區,2023-2024)、「[不]可見的維度:2019臺南新藝獎」、「後人類慾望」(臺北當代藝術館,2013-2014)。
與談人 鄭勝華
現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曾獲新北市美展第二名、世安美學獎首獎、三次入選台北市數位藝術評論獎、政大「第二屆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哲學學門首獎。鄭勝華從美學的研究出發,行經歐陸,轉向英美當代藝術哲學,近年轉向台灣美術領域。深諳研究之不易,然時間、學力之有限,希冀成為一位忠實而愉悅的無名閱讀者。文章散見《現代美術學報》(北美館)、《臺灣美術》(國美館)、《藝術認證》(高美館)等期刊,並有專書《製造藝術Artmaking──論古德曼Nelson Goodman的藝術哲學》(政大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