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風景—城市就是裝置藝術》在影像爆炸的時代,這是我們所看見的城市風景
在影像爆炸的時代,這是我們所看見的城市風景
毓繡美術館2022年開春第一檔「人造風景—城市就是裝置藝術」聯展,邀請廖震平、林彥瑋、高冠羣及蔡孟閶四位台灣藝術家共同參與,他們出生於臺灣地貌與社會變動最劇烈的1980、90年代,透過攝影與繪畫,再現了屬於這個時代的「人造風景」。文創商店同時也展出「紙蕨」,由剪紙藝術家Wuba Yang 用紙材細膩重現臺灣特有的蕨類植物。
捕捉城市裡的各樣風景
隨手翻看手機或相機照片,一定有幾張印象深刻的風景照,留下了異地旅行的回憶或生活中有著特殊意義的時空,照片裡大至建築小至燈泡的人文痕跡點綴了原始自然。人造物漸漸成為當代風景裡的必要元素,並繼續演化成為一方城鎮或一座都市,展覽呈現四位藝術家在這偌大的城市裝置中擷取不同題材的風光景物。
廖震平的作品刻意突顯風景中的幾何形狀、垂直水平,像是公園裡的遊樂設施、疏洪道、高架橋等,這些被安置於自然環境裡的巨大直線、曲線人工建物,經由廖震平的構圖安排,讓大家對於熟悉的地點更產生一種奇異的疏離感。除了描繪的臺灣地貌之外,亦展出他於旅居日本進駐黃金町時期的路邊風景及工作室靜物作品。林彥瑋的作品圍繞在地誌式的公共美學探索,他遍訪公園、校園、遊樂場中不合時宜的動物雕塑,曾經被孩子們歡快笑聲所環繞,卻因年久失修而日漸斑駁,只能靜靜佇立在城市邊際等待著重新翻修或淘汰,藝術家特寫他們的眼神,記錄下專屬於臺灣城市景觀的「詭態美學」。
當林彥瑋到處探尋城市中的動物時,高冠羣則致力於微觀城市中的植栽盆栽,將多肉植物比擬星球,加上迷你電線桿、工廠、煙囪等,讓觀眾以上帝視角俯瞰充滿異想的「新樂園」。另一個《Land撕cape》系列,將都市中零碎的綠地畫在邊緣破裂的水泥板上,以建材再現綠地等待開發為建築的過程。蔡孟閶定居於嘉義,並曾駐村於嘉義鐵道藝術村,他的《都會沒有鐵路》系列作品,自2019年醞釀至今,於本展一次呈現嘉義車站、嘉義鐵道藝術村、曾風光於雲嘉南地區的全買大賣場等已消逝的鐵道風景,作品畫面皆以分毫不差的垂直線與水平線構圖,將時間與光線凍結在空氣中,彷彿只能透過這麼機械性的手法,才能告別那些過去不入夢的鄉愁。
攝影與繪畫之間的媒材轉換
四位參展藝術家都堪稱攝影師,擅長透過鏡頭觀察世界,再以拍攝的照片當底稿、參考資料來完成繪畫,三樓展場也將這些照片作為獨立的攝影作品展示。21世紀的今日,攝影技術使全球生活都已被高度視覺化,它讓藝術家創作時「再現的再現」更加的再現,讓我們眼中「人造的風景」更加的人造。
觸摸植物的靈魂,化為紙蕨重生
剪紙藝術家Wuba從六歲就開始摸索剪紙,每每接觸到不同的紙張,都會產生全新的靈感。始於貼近自然環境的渴望,自2017年便以臺灣蕨類為靈感,用紙材重現臺灣常見及獨有的蕨類,藉由剪紙技巧與立體塑形展現各類植物不同姿態的美感,「紙蕨」展出作品中包含了臺灣特有種、瀕臨絕種及常見種的蕨類植物,邀請大家近身觀察這片土地上的珍奇。